“卷”是2024年车市的主旋律。
开局即决战。2025年过去刚刚不到一个月,“卷”的迹象已经开始显露。
从政策端来看,为刺激消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在年初就已落地;从车企端来看,出于对2025年车市增长的预期,各家车企都为今年定下了极高的销量目标;从市场端来看,多款重磅新车型在2024年底前已登陆工信部产品公告并进行预热,多家车企在年初已加入价格战行列。
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2024年年度车市呈现出四大明显特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整车出口屡创新高,自主品牌份额不断增长,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如今,在经历2024年车市“内卷”的历练后,2025年的车市在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反应更迅速了,各家企业都誓要赢在起跑线上。
不少人将2025年称为“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元年”,更是将2025年车市开年称为“近十年来开局最差的一年”。
那么,车市2025年,“卷”还是常态吗?
政策又打“强心剂”
中央和地方对促汽车、保经济的态度非常坚决。
在2025年年初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提到,“2025年,‘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会增加资金规模、扩大覆盖范围、优化实施方式、放大撬动作用。”
根据商务部统计的数据,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过650万辆,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过50%。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叠加2024年政策效果较好,2025年年初新政便已陆续落地。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便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行时间更长,更是扩大了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
此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截至目前,河北、湖南、江苏等10余个省市明确今年将延续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今年各地以旧换新政策细则落地前,北京、山西、海南等多个省市已出台过渡性补贴政策。
而在2025年“两新”政策顶层设计发布9天之后,1月17日,商务部等八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与2024年相比,《通知》扩大了报废旧车范围,调整了报废旧车持有时间要求,报废更新购买新车的条件、补贴标准,以及申请补贴的要求、材料和申请途径均没有变化;汽车置换更新与2024年相比,设置了新能源乘用车1.5万元、燃油乘用车1.3万元的最高补贴限额,个人消费者申请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转让乘用车登记在本人名下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2025年1月8日。
此后几天,各地政府也在陆续出台2025年以旧换新的具体政策。
比如,1月20日,河南省发布了关于实施河南省2025年汽车、家电及数码产品领域有关消费补贴政策的公告。其中,对报废符合条件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2万元;对报废符合条件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1.5万元。
1月20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汽车、家电等消费。
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细则,全面启动广西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汽车报废更新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更多旧车可以享受国家补贴。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政策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表示担忧。该行业人士指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行业是一个“打针吃药”的行情。去年下半年,国家拿了一千多亿出了“以旧换新,报废更新”的政策刺激,国内销量仅增长1.6%的效果并不明显。今年更是“打针吃药”不敢停,政策继续。不过,这也为后年、大后年的车市增长打下了一个问号。
开抢“新能源”市场份额
政策利好“暖风”频吹背后,消费潜力也在不断释放,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零售渗透率在去年7月首次超过50%,相较于此前设定的2035年目标,足足提前了11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为3143.6万辆,同比增长了4.5%;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了1286.6万辆,同比增长了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