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清楚怎么造机器人,但是不少车企友商组建了机器人团队,我们也必须跟上。”
汽车工程师黄明最近接到任务,他所在的部门必须组建一支团队研发机器人,但对于机器人研发周期、具体用途,他没有细致规划,“总体与行业进展一致。”
黄明没有时间细想,他必须尽快招募经验丰富的机器人大牛加入,因为人才争夺的压力不仅来自机器人初创公司,也来自内部竞争——公司多个部门已经着手研发包括人形、机械臂在内的机器人,“有点内部赛马的意思”。
自2021年特斯拉公布其自研人形机器人后,多家车企小鹏、蔚来、奇瑞等陆续公布机器人研发动态,推出多款机器人产品。近期,奇瑞展出了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两款机器人产品。
奇瑞人形机器人
另一部分车企则通过投资,提前布局机器人版图。仅2024年,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产投就已投资帕西尼感知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逐际动力等机器人初创公司。而在众多机器人初创公司之中,智元机器人收获了较多车企青睐,其投资人包括比亚迪、北汽、上汽等知名车企。
一位车企系投资人告诉《智能涌现》,公司自去年开始关注机器人行业,迄今已投资多家机器人公司。谈及原因,他表示,汽车工厂场景丰富,机器人应用后能积累丰富数据用以迭代机器人,但更重要的是,汽车行业正陷入价格战,急于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现在新能源汽车如果不大幅度降价,可能没有销量,但降价过多,又会导致车企亏本,同时没有市场声量。于是我们投资机器人公司,希望机器人能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汽车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是特斯拉。
2023年1月,特斯拉宣布其热销车型Model 3、Model Y降价2-4万元,以刺激销量增长。降价效果立竿见影,次月特斯拉销量环比增长12.6%。此后,国内各车企纷纷跟进,推出新能源汽车降价优惠政策。部分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售价甚至低于同级别燃油车。
但长期的价格战不断压缩车企毛利率。特斯拉年报显示,2022年其毛利率25.6%,而2023年这一数字为18.2%,毛利率同比降低7.35%。
当”低价“与销量紧密绑定,几乎没有汽车行业玩家能从价格战逃离,而更具想象空间的机器人行业,自然成为了汽车行业新的必争之地。
工厂+零部件,汽车玩家入局机会
人形机器人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以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的”大脑“,控制运动能力的“小脑”,以及机器人的本体。
对于擅长精密制造、智能驾驶的汽车行业玩家而言,“小脑”和本体是其布局机器人的最佳切入点。
特斯拉是率先宣布研发人形机器人的车企,2021年其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2025年年初小批量生产后,率先在特斯拉工厂使用。在近日的特斯拉活动上,Optimus已具备舞蹈、熟练抓取物体的能力。
Optimus操作能力的快速迭代,原因在于其已在工厂投入应用。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为Optimus配备了数十人的遥操作团队,他们必须身穿动作捕捉装备和VR头显,执行各类指定动作工作,采集AI训练数据。
特斯拉遥操机器人
遥操作是机器人公司收集真实数据的方式之一,其优势在于,采集的数据训练机器人后,将提升机器人相关任务的成功率。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汽车工厂生产环节多样,要求明确,可为人形机器人收集大量真实数据,因此汽车工厂成为了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的首选场景。而对于拥有工厂的车企而言,研发机器人将拥有先天的数据采集优势。
另一面,规模化量产的汽车零部件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可降低机器人本体开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