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随后仓促推出Windows Phone,试图在智能手机市场追赶安卓和iOS,但在封闭的生态系统和开发者支持不足的夹击下,Windows Phone失败得一败涂地。
2013年,微软以7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希望借助硬件与软件的整合夺回移动互联网市场,但这次收购不仅没能挽救微软的手机业务,反而成为其移动战略的终极“墓志铭”。微软过于依赖PC操作系统的辉煌,未能及早意识到智能手机将是互联网的未来接口。等到它明白过来时,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大门已经彻底关闭,留给微软的,只剩下惨败。
IBM的迟钝: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无为
如果说微软在互联网时代的失误是高傲与自满,那么IBM的失误则更具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当互联网在1990年代中期如火如荼崛起时,IBM却依然死守其传统的企业级服务和大型机业务。IBM的战略重心从未真正转向消费级互联网业务,它的眼中只看到传统企业客户,而对新兴的互联网市场几乎视而不见。这种对市场动态的迟钝,让IBM错失了整个互联网革命的机会。
IBM没有推出像谷歌那样的搜索引擎,也没有开发出像亚马逊那样的电商平台,甚至在广告和社交媒体的浪潮中,IBM的名字也几乎从未被提及。它固执地认为,互联网不过是另一种传输数据的工具,而它真正要做的,依然是向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硬件和服务。这种过度依赖大客户和定制服务的思维,直接导致了IBM在面对互联网开放性与快速扩展的消费市场时完全失去了反应能力。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更是让IBM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苹果推出iPhone时,IBM甚至连一次有力的反应都没有。它依旧在大型机和服务器的旧有市场中原地踏步,完全忽视了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爆发。相较于微软至少尝试了Windows Phone,IBM连进入移动市场的尝试都没做出过。
IBM的失误,不仅仅是战略上的犹豫,而是它整个企业文化中的官僚和保守在作祟。它完全依赖于封闭的企业生态系统,而无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这让IBM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边缘化,成为新兴互联网巨头的旁观者。
微软和IBM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被过去的成功模式所束缚。微软依赖PC操作系统的垄断优势,IBM则依赖企业级定制服务的稳固业务。它们都未能及时看到技术和市场的剧烈转变。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开放、快速扩展和消费为王的全新经济模式时,这两家曾经的巨头,却依然试图用旧有的规则来主导新世界。
可以说,巨头的衰败,往往不是因为敌人的强大,而是因为他们依然深陷昨日的胜利。
云计算的分道扬镳:微软选择公有云,IBM押注私有云与混合云
经历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失误,微软和IBM迎来了新的技术浪潮——云计算。这一轮的选择对两家公司的命运尤为关键。如果说错失互联网浪潮是阶段性失败,那么云计算则决定了它们还能否重回科技巅峰。然而,在云计算的赛道上,微软和IBM再次分道扬镳。一个选择了向未来全速奔跑,一个却抱守过去的堡垒不放。这一抉择,彻底改变了它们的命运走向。
微软的战略押注:赌对公有云,赢得未来</